在新赛季职业联赛准入问题上,中国足协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处理。据《每日新报》报道,12月5日是各级职业俱乐部提交准入材料的最后期限,然而,对于那些深陷困境的俱乐部,足协已经选择“让步”,给予了最多两周的“缓冲期”,以帮助他们有更多时间解决欠薪等棘手问题。
然而,“缓冲期”并未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这反映出足协在此问题上的“苦衷”。据报道,部分俱乐部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尤其在中甲和中乙联赛中,这样的难题更为普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足协在坚持准入审查原则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
知情人士透露,足协对于存在欠薪问题的俱乐部采取了更为宽松的态度。只要俱乐部能够确保70%以上的球员和工作人员在工资单上签字确认,剩余的欠薪问题可以暂时搁置,留待后续解决,也就是说,足协可以允许俱乐部有最高30%的人不签字。这一举措无疑为那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俱乐部提供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也为他们的起死回生留下了可能的空间。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方面,人们赞赏足协在困难时期的包容和理解,认为此举有助于维护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整体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质疑这种做法可能会纵容俱乐部的欠薪行为,对球员权益构成潜在威胁。
在金元足球退潮、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进入寒冬的背景下,足协的这一决定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然而,如何在坚持原则和灵活应对之间找到平衡,既保护球员权益,又确保联赛的健康发展,将是足协在未来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迎接新的春天。(老邱 中超球评)
发布于: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