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强
1991年11月,外语系夺得年度重庆师专校内足球联赛(劲松杯)亚军。球队阵容中89级队员人数最多,达到8人;91级次之,有4人;我们90级最少,只有3人。当年我担任这支足球队队长,每天“起早贪黑”(早晨出操前,下午课后)带领这帮兄弟们积极投入赛前训练,由于大家伙共同的努力,最终勇夺亚军!
89级的主力队员有6人,占了大半支球队!这是他们毕业后92年11月的联赛外语系小组赛遭淘汰的最重要的原因。人才断档、青黄不接,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何云川(现移居加拿大)、黄赞和我三人既是90级3班的同班同学,又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三个踢球的窝在一间屋里,臭鞋、臭袜的味儿常令“突击检查”的女辅导员杨老师捏鼻而出,我们412寝室因此而臭名远扬!然而,只要在球场上不被人叫臭脚,叫什么我们都认。
守门员曾凡勇是外语系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因有基础而火线担当门将且表现极佳,也算是速成。
翁明琪(以下称老明)当年被选入重庆师专校队,是后卫线的核心,扮演着“清道夫”的重要角色。说起老明,关于他的一件往事至今仍令人忍俊不禁:体能是他的短板,因此他养成了赛前1—2小时吃半截红参的习惯,其实这等同于服用“兴奋剂”。恰巧半决赛因故延后一天举行,消息传达下来时,老明特地加了量的红参已经吃下了肚!比赛取消,可红参岂能“反胃”吐出?结果老明满脸通红,浑身燥热难当,只好独自一人跑到球场上,又是跑步又是踢球,一个小时左右才松快下来,遂成笑柄!
老周是球场上出了名的“亡命徒”,在对阵中文系的比赛中,为争一个头球险些撞上门柱。小组赛第二场我们对阵政史系,对方在我们大禁区前获得一个直接任意球,我队数名队员排成人墙,不料在对方起球的瞬间老周高高跃起挡球(双手已自然打开),本应打在他胸部的球结结实实击中腹部。顿时,老周倒地不起,捂住痛处左右翻滚、痛苦不堪!周围的队员们皆会心一笑,裁判也被逗乐了:“你今天运气不好!”
主力后卫张军,在对阵数学系的决赛中进了两球:先是自摆乌龙,在破坏球时不慎将球踢进自家大门;后来又攻破对方球门,功过相抵。数学系在最后时刻进一球绝杀我们,若我们能将比赛拖入加时或点球决胜,或许夺冠会是我们。
“充分利用规则”在赛场上是很重要的,否则容易吃大亏。小组赛首战我们对阵中文系,我在对方右侧大禁区外完成了一次假摔(当时的足球规则里并无假摔的概念)从而获得一个任意球,我开球后小东门前抢点破门,凭借此球我们1:0力克中文系。赛后中文系不服,向联赛组委会提出申诉,理由是小东的进球是用手打进的,然而比赛结果已无法更改。我也曾私下问过小东是否真是手球,他笑着回答:“上帝之手!”假摔加手球,放到现在是要吃牌的!足球场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裁判员也会误判、漏判。业余比赛自不必说,现在的专业比赛都有“视频助理裁判”,球场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难逃摄像机的“火眼金睛”!
逝者如斯夫!如今我们都已毕业快30年了,队友们天各一方。人生就是这样,有聚有散、有合有分,有一点却是永恒的:我们的青春虽已散场,但它会永远定格在我们的人生记忆之中……
发布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