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战被朝鲜队赢下的情况下,次战中国队必须要争胜,且使劲的破门多拿净胜球优势,才有可能在几个组别的竞争中,保持成绩最好的第二的优势。可惜,急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大家却没有拿出与之对应的表现。虽然3-0战胜泰国保证三分到手,不过比赛中的表现,发挥,实在是难言满意的。
攻击套路简单,导致效率太低
应当说,开赛后中国队展现出了必定要争胜态势,在攻击端的努力和实际的布置也是足够倾斜的。不过,战术方面的安排,却有些过于简陋。在张琳艳和闫锦锦两个边路的突破帮助下,中国队有几次下底的机会,也构成了传中的。然而实际的效果很差,泰国队逐步摸到中国队套路,也不再害怕的。
这就是个大问题,我们进攻的心态有了,怎么适配却根本就没有答案。只靠着边路的起传中效率太低,泰国这样的对手大体上都能防住,更别说日韩欧美这些强敌了。通过世界杯和亚运会的比赛能够知道,女足先进国家实际攻击战术布置越发的多元和男子化的,这点差距,实在不小。
中场队员能力一般
还有,在中路拿到控制传递的机会后,我们的队员有些不知所措。泰国队早都抱好被攻击的比赛模式,毕竟1-10惨败韩国队她们都遭遇了,对上中国也没啥的。只不过,和韩国不同,中国的出球很多略显无意义,因此大概有60%的实际空置率,制造出的威胁次数却寥寥无几。后腰队员的攻防转换能力太平庸,再加上后插上时机把握的不够好,则更增加了进攻端的难度。
这两个问题十分明显,也比较致命。如果说第15分钟闫锦锦的打空门略带运气属性,那接下来50+分钟的没有破门,则完全是必然,问题就在上述两条。当然,第70分钟陈巧珠的传中破门也是运气使然的,没有实力的支撑确实是运气好。
换人调整“看不懂”
当然,杨莉娜的出战和乌日古木拉的替补,带来了些许的活力。这姐俩是一个能传一个能搅和,导致本就体力不够的泰国队,手忙脚乱的,助中国拿到了第一个相对可靠的运动战破门。可是,既然知道这两人还不错,水庆霞为什么到底70分钟才用?难道在第一战VS朝鲜乌日半场发挥有些糟糕,就直接的把她按倒在替补角色了?那杨莉娜的理由在哪里?迟迟打不开均势,怎么不早些安排新人出战呢?
有疑惑的可不只是笔者,解说员的徐阳、及黄健翔,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观点。这可不是水庆霞指导的“第一次”犯类似的错误了的,对于她是不是应当继续执教,相信很快也会拿到相应答案。奥预赛成绩、亚运会、世界杯,机会确实不少了。
总的来说,3-0胜泰国算不上啥好的成绩,3分是应该的,净胜球+3是完全不够的。接下来必须要拿下韩国,还要看别队脸色。
发布于: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