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妮:超越金牌的中国新一代体育偶像
最近,中国跨栏运动员吴艳妮的名字成了舆论焦点,她身处一场舆论的冰火两重天。一方面,黑粉们疯狂发泄他们的抗议,用网络暴力来攻击她;另一方面,官方媒体却全力保护这位被誉为“跨栏女神”的运动员。
这一切源于杭州亚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后,互联网上涌现出大量针对吴艳妮的指责。这些指责包括“习惯性抢跑犯规”、“诬陷印度选手”、“抢林雨薇国旗”等。无论是故意炒作恶意攻击,还是针对吴艳妮的普遍抗议,都让这场网络暴力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了当年刘翔因伤退出北京奥运会时所经历的压力。
长期以来,中国运动员在西方的印象一直是低调、言听计从,甚至被贬低为“缺乏人情味的金牌机器”。中国体育界曾反思过自己,表示需要培养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体育明星,而不仅仅以竞技成绩来评价运动员。然而,令人感到诡异的是,曾经痛斥“唯金牌”的人现在竟然变本加厉地主张“不看成绩看什么”。虽然想法发生了变化,但爱喷的习性却依旧如故。
很明显,人民日报社试图引导大家摆脱金牌至上的思维,因为崛起中的中国已经不再需要金牌来激发民族荣誉感。吴艳妮成为了中国体育新一代偶像的代表,她乐观、有信心、美丽大方,擅于表达自己,甚至被看作是中国Z世代精神的代言人,早已超越了体育和竞技成绩的范畴。如果我们用秒数来衡量吴艳妮的价值,那只是过于狭隘的看法。
《环球人物》表述吴艳妮集中展现了中国Z世代的特点:“多元的个人发展、坦率地表达想法和主张、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中国Z世代正在以理性、自主、自尊和有信心的态度大放异彩。
另一方面,《中国新闻周刊》选择了另一个切入点,为吴艳妮披挡风雨,批评黑粉的荒谬之处。该刊直指:“黑粉的标准是矛盾的。一些人对于吴艳妮的吐槽,更多来自于人们对于中国运动员的某种刻板偏见,特别是女子运动员。”这家媒体似乎没有明白,事实上,吴艳妮没有犯下任何严重错误,但黑粉们却一直攻击她。对于那些被带节奏的网友来说,他们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而驳回他们不愿意相信的事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倾向于在潜意识中相信他们想相信的事情,同时忽略那些不符合他们信仰的事实。吴艳妮的高调、叛逆和有信心等品质,无疑触动了那些键盘侠的自尊心。吴艳妮曾经说过“女性不应该被定义”,以及“悦己不悦人”,这些女权宣言引起了一些网络直男的反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吴艳妮具备一种俯视一切的自信,与官方媒体的“平视世界”的说法略有不同。
吴艳妮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多样性的深刻思考。她在舆论中的分歧和争议反映出人们对事物持有不同观点。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事物,不被刻板印象所左右,不要盲目跟风,要用平等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其他的声音。
评论精选:
- 网友A:吴艳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一代体育偶像。她不仅在体育竞技方面有出色的表现,更通过自信和美丽大方的形象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和尊重。希望大家能够以平等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吴艳妮,不再只看金牌成
发布于:山东